
展覽日期|2013年
展覽地點|韓國首爾SOMA 美術館
展覽說明
此次展覽總規畫為韓國重要藝評家崔太晚先生,為國民大學教授,也是2004年釜山雙年展的策展人。
貫徹首爾奧運會的精神,本次展覽的作品將以韓國、日本、中國大陸及台灣四個在東南東亞地區足夠撼動21世紀文化的區域中選定藝術家。尤其日本1964年、韓國1988年、中國2008年都同樣有舉辦過夏季奧運會的經驗,包括台灣地區,對於此次展覽的作品選定有很大的幫助。
韓國藝術家8名為白南準、徐道濩、鄭鉉、成東勳、姜愛蘭、崔泰勳、高明根、金信日,日本3名大卷身嗣、Antenna、Team and Lam,中國大陸3名吳為山、王中、殷小峰,台灣1名劉柏村。
「力量在某種意義上不僅僅是侷限在體力等人體的能力,還表現在精神力、創造力、想像力等多種非物質的力量上面。在古希臘城市國家中曾將那些在奧林匹亞祭典中獲勝的人以完美的人類,即〝至善至美〞的美譽稱呼。古希臘人認為一個完美的人應該是具有健康的肉體與健全的精神結合。而這種〝至善至美〞也同樣不單單是指肉體的力量,還包括從力量中延伸出的美與善的結合。而這些美的概念更是需要藉由藝術的創造性的想像力來提昇其自身的高度並通過現代藝術來表現這種美與善。
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古希臘的奧林匹亞祭典並不是一種篩選體能優劣的體育慶典,而是一種利用各種體育活動來挑選出最至善至美的人類,讓他們以充滿活力的肉體來表達對天神的感激。而這種至善至美的傳播也是通過藝術來表現其魅力的。
在1988年韓國奧運會之前的莫斯科奧運會與洛杉磯亞運會,主要是為了表現各自所代表的社會主義陣營與資本主義陣營的力量而被歪曲了奧運會的真正含義。而首爾奧運會的舉辦正是將奧運會重新帶回力與美的概念的一次盛事。同時88年首爾奧運會也得到一個向世界展示韓國現代藝術的機會,並且開始充分的與各東亞國家進行各種交流學習。
展覽作品要求:
- 用雕塑多樣的形態與製作方法,同時探討空間與時間的交叉點。
- 雕塑除具體的形象除外,還可使用光、聲音、味道等材料。
- 雕塑與影像作品的結合,還有製作過程的一些速寫也可展覽。
- 動態藝術(Kinetic Art)是美術館前半年的展覽主題,因此只是展覽將排除這個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