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自然與工業之間—穿透空間 東和鋼鐵企業 桃園觀音廠
展覽日期|2013年
展覽地點|東和鋼鐵企業 桃園觀音廠

 

展覽作品

名稱|自然與工業之間—穿透空間
作者|劉柏村
年代|2013
媒材|鋼鐵、馬達、鏡子、電視
尺寸|依場地而定

 

作品說明

為強調自然與工業文明間之現象,在表現的過程中,對於金屬材質所顯示出的鋼硬、沈重、冷峻的面貌及透過工業機械的製作運中,作品利用鋼鐵厚實鈑材,以剪影的方式,依據樹的簡化造形,同時將比例放大過於人身高之二倍尺寸,而在電腦輸入的設定中,分別再其個別圖像,運用雷射機具強大的切割屬性力量,直線裁切出規格般之堅硬筆直的書寫性線條。即在這重複無限複製的數量中,藉由螺絲懸接鎖定構成方法,左右環扣串連構成,使得整體場域,因其數量累積擴張的韻律性帶動下,一種持續性,不曾於空間中斷的流動性線條暗示著連續體的部分,以牽動形式自身密集自律的跳躍節奏,以進一層顯示形體與空間相互的虛實關係。其中為於強化此種律動性的物理動能,作品內部結構被裝上兩具機械馬達的動能,隨著其離心式旋轉搖動,因應鋼材適度之彈性韌度,牽引出一股內在實存間之純粹的波動能量,它相互影響擴散於整遍支架結構,使得整體作品顯現出隱約的搖晃震動。也就是在此種轉換的過程之中,作品自身被建構為自主的有機體,表面的物理性質同時地也被描繪在同一表面的視觸美學的向度中,強化了雕塑表面本身的自我指涉內容,它隨著時間波動交會於空間。

因此,在此種樹狀結構的圖像,同一單位且具序秩性所組構之複數形式所堆積出的渾厚森林世界裡,除了展場內投射光線的光蘊色調微調映照遍佈整個展場,及其所顯示的樹形影子延伸至週圍牆面,亦運用水滴聲響輕盈細聲隱約擴散播於空間中,也藉由現場之冷氣空調的舒適度和定時裝置之工業用電扇的風力吹佛,加強了媒介元素化之非物質所能引動延伸的力量。所以,就在這一種可穿透空間的媒介之連續重複所顯示層層疊疊的作品觀望作品時,除了具體化的感知視、觸覺之當下真實物理情境,同時身體知覺因應作品本身之輕盈搖曳震晃與聲光的互動場域,感應到身體穿梭的能動與作品空間的一致性,使得身體影像也整體地共同融入於格子結構的空間中,他們共同交會組構,成為作品畫面重要元素的一部份。一種能動的素描圖畫般的自然森林景象,一種人化自然中之真實空間本質的再現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