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貺怡】
劉柏村有能力駕馭所有的雕塑材料,但從1997年開始,鋼鐵這個具時代性與表現力的素材逐漸被他廣泛的使用,特別是2008年他開始與東和鋼鐵...
從一變成多 — 關於劉柏村的「金剛演義」
【撰文/簡子傑】
發展了十多年的「金剛」系列,乍看之下,是一個以「人的形象」為題、隨著時代精神轉變而創作出的作品整體,並曾獲得多位藝術家與研究者評價...
回歸藝術原初之潛在 — 劉柏村的當代雕塑場
【撰文/王品驊】
21世紀的今日,我們感知到席捲時代浪潮的全球化當代藝術,事實上僅起始於三十年前。20世紀濃縮了人類文明發展的腳步,快速改變了人類與地球...
論劉柏村的作品
【撰文/菲利普‧金】
我最近三年才熟悉劉柏村的作品。從外表看來,他不論是就人或是就作品而言,都顯得有點狂放不羈、自由任性、出人意表。他彷彿盡求好玩…
廢鋼鐵的誘惑 — 劉柏村鋼鐵雕塑的人、自然、材質與場域
【撰文/王哲雄】
重重廢鐵山,高聳林立,讓藝術家無限聯想;渴望接近,卡車載運,出出入入,日日變化,不同景象,不同內容;每天都有新奇的東西,等待重新...
劉柏村雕塑中的身體變異考 — 從尺寸大小的問題談起
【撰文/劉俊蘭】
對於雕塑發展而言,人體無疑是毫不新鮮甚至傳統古老的表現對象。對於像劉柏村這類科班出身、受紮實人體塑造訓練養成的藝術家來說,這當然...
從鋼鐵塵土到鋼鐵史詩 — 劉柏村雕塑藝術的思想與實踐
【撰文/廖仁義】
在臺灣現代雕塑朝向當代雕塑轉變的過程中,劉柏村是一個舉足輕重的藝術家。他的雕塑藝術的創作與理念,不但致力於為臺灣當代雕塑開拓更...
殘破與完形 — 劉柏村的鐵人雕塑
【撰文/廖新田】
在現代藝術創作的題材中,人體似乎總是獨樹一幟。這裡部分地反映了人對自我的「迷」:迷戀、迷惘與迷思 ─── 人著迷於自己的身形...
在無人稱的鋼鐵世界中的主體形象 — 劉柏村的金鋼
【撰文/簡子傑】
「鋼鐵就像是理想世界」,劉柏村談到2009年在東鋼駐廠創作的經驗時說,「所以我做了『金剛』這系列作品」。當我們觀看這些大小不一的...
相對與複製 — 論劉柏村2008年雕塑近作
【撰文/陳貺怡】
作為國內雕塑界中生代中相當活躍的藝術家,劉柏村的野心早已不自限於雕塑美感與造型的探討。他近十年來的作品放棄了幻象主義,充分掌握...
劉柏村2007雕塑個展 — 鋼鐵架構Ⅱ《 自然.空間與中介質地》
【撰文/賴小秋】
劉柏村2007年在清華大學的雕塑個展將持續他近年來對大環境中藝術存在狀態的思索、探尋、感應與實踐。展覽的主軸是: 鋼鐵架構Ⅱ《 自然....
穿透的不只是空間 — 劉柏村「在渾厚與輕盈之間:穿透空間」個展
【撰文/簡子傑】
踏進朱銘美術館第二展示廳,一股炫目的綠光映入視網膜,纖細的鐵製構架如同早先在宣傳DM上看到的,在造型極度化約的樹木符號群聚下....
空間裡的呼吸 — 談劉柏村的作品
【撰文/黃小燕】
二十一世紀正在12月的盡頭等著我們,藝術的表現形式,展演內容,反映現實等待指涉也似乎逐漸複雜化、多樣化、量參與質變。於是你會發現虛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