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說明
構成一般在意義上,被認為是一種造形的構造活動,包括二次元及三次元的形式,平面、立體的構成。透過片狀的物件開始構成成為的立體作品,而不是一種作為一個體積擬模的圖像表現,是強化構成中的基本結構方式的內容探取。而構成主義以結構的邏輯在視覺上呈現其思想創造力,並作為發展觀念的基礎,某種程度在其作品抽象表面下指出有一內在,但又同時顯示一種內在的穿透的虛無,表現作品量感不來自於體積,而是物體自身真實物理重量。
在工業複製的時代裡,藝術品運用工業機械製造之大量生產的規格化,依其相同尺寸複製形狀的單位組合在一起,形成了重複性或連續性、秩序性構圖,此種構作形式乃具備關係推論的意義,形式強烈指向中心焦點的觀念意圖,雖單純是在特定空間內將物質排列出來,依序排列的構圖,總顯示出人與物體在工業生活的時空中,提供觀眾一種邏輯幾何的真實數學聯想,一種美學行動的證據。
此件作品呈現,因應空間構成的關係,作品型態慢慢趨向一種元素介面的探求,作品利用1公分鋼鐵厚實鈑材,以剪影的方式,依據樹的圖像型態表徵,運用簡化的模式,同時將比例放大過於人身高之二倍尺寸,在電腦輸入的設定中,藉由雷射機具強大的切割屬性力量,分別再其個別,直線裁切出規格般之剛硬筆直的線條。即在這重複複製八片的數量中,因應空間形態的需求變化,以其自律性特質,藉由機械零件的組構,運用螺絲銜接鎖定的構成方法,左右環扣串連圍繞出八方形的結構形體,刻意留下或突出構件楔合的榫接型製和板件契合後倒斜角的細部處理,以純粹的的視觸語言,意味刻意以構成作品之造形實質之體積感,展現量塊包含的內部空間以進一層強調形體內外空間的虛實關係,同時這些鐵鈑面狀所顯示出樹形之虛空間,強顯其空間深度,卻也消彌體積量塊的巨大量感,形成一種特有的形態場域。觀眾可由此進入作品體內,感受一種工業製品所構成的第二自然之景象同是表達工業可以控制物體物理上之美感,而更為著重於工業美感的表現。一種當下工業文明狀態與自然、人文會合的情愫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