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感恩樹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
展覽日期|2017年
展覽地點|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

 

展覽作品

作品名稱|感恩樹
作         者|劉柏村
年         代|2017
媒         材|不鏽鋼、鋁
尺         寸|950x950x950cm

 

作品說明

本次的作品設計,乃以大小不一的不銹鋼圓球作品作品的基本元素,除了彰顯現代工業技術進步下所能呈現的無限複製外,圓球本身造形存有著一種視覺運動效果,代表了點線面造形概念裡最基本的點狀結構,延義至自然世界的範疇中。更可象徵世界組構的最小單位,以分子的概念呈現出作品意義的狀態與結構,配合作品所在位置之景觀,賦予基本元素的新造形與內容,達到自然與人文的和諧。另外,為強化表明一種自然中的自然、文明中的自然、人文中的自然,在此陳列出一座工業製品:由不鏽鋼線條構成的一顆茁狀的樹,一種神話般桃花源的景象在此寬廣空間的基地草皮上醞釀而生開花結果。藉由不鏽鋼材質反射吸納的效果,作品底座為一鏡面球體,造就及反映出週遭之景象,人、房子、自然、文化都將共同地在此聚合。樹是為許多密密麻麻的線條構成,強顯出向上不斷延展的成長狀態,樹枝曲線攀延發展,特別的是於枝末部分,有著許許多多如星球般的鏡面不鏽鋼球接替,除了可反映出週遭景象,在這眾多的球體中,更暗示著宇宙世界一般及不同之星球生命繁衍的現象都在此凝結聚集,亦象徵著台灣百年歷史進程發展中,所有在這塊土地上共同辛勤貢獻的結果價值。特別在作品四周的基地之上,作為一種承先啟後的驗證價值,也為形成一種時間性的發展取向,設置12座不鏽鋼圓球,將歷年來為台灣有所貢獻的外籍人物及員工姓名蝕刻於內部剖面,以代表著台灣歷史沿革與傳承意義,進一步的確立了台灣社會的傳承價值與發展意義,使作品本身不得以因作品的設置完成而中斷,可因應著時代與場所的變換、轉變,不斷的形成一標記,也使的作品得以不斷的擴充發展,隨著場所條件不斷變動,形成一種永恆持續的榮耀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