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金剛演義 座談會 – 蘇茜Susie Lingham
主持人:廖新田(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
與談人:蘇茜Susie Lingham(新加坡美術館前館長)、顧振清(河北保定榮毅藝術區京南藝術館館長)、劉柏村(藝術家)
地點:耘非凡美術館 台南市林森路一段370號
致力將臺灣藝術推廣至國際,采泥藝術於1/5講座更邀請到新加坡美術館前館長蘇茜(Susie Lingnam)蒞臨耘非凡美術館演講,從材質概念與創作模式兩個層面來談談,她眼中的藝術家劉柏村。
蘇茜館長認為,金剛非簡單量體,實際上架構在材質概念。談及雕塑大多以量體為主,少談論外型,因雕塑是物件占據空間涉及三度空間,外型則是涉及二維平面。劉柏村試圖突破雕塑所說的立體,在二維平面進行裁剪後,再帶到雕塑的場域,將一個男性的身體裁剪成某個外型且具厚度,如作品《鋼鐵化身》以剪紙般鏤空的平面,層層拉開站立,其實是一組大型的雕塑作品。

針對大型金剛的描繪,蘇茜館長特別提出一個臺灣與新加坡不同的文化差異,劉教授創作的男性軀體是以嘲諷式並迂迴手法被加以誇大的存在,而這樣創作方式,在新加坡是不被允許的,因嘲諷式的形象表現的是被拒絕的真理。從這裡也可以觀察出,藝術家創作環境包容性,決定藝術創作的自由度。
進一步提到材質的真實性,因材質選擇「鐵」,進而思考鐵作為材質,在人類歷史上,所產生的連結,人類歷史進展是架構在材質使用認知層面,不同的時代,理解材質的能力也有所增長,例如:青銅是銅跟錫組成,兩者都不是堅硬材質,融合後產生較為堅硬的材質,而後堅硬的鐵又取代青銅時代,人類的文明也是由此推演。
以「鐵」為創作媒材表述著劉老師過去30年所經歷創作的時間,更為關注材質所帶出的力量,力量意味著權力,必須比其他人更有力量才能成為掌控者,但力量並非意謂著掌控與對立,蘇茜教授又以老子的「上善若水」形容水的易塑性與包容,呼應劉老師所言,他將焊槍轉化成泥塑刀,創作時少有打磨與刻印,不去跟物質對立,而是讓材料顯現自然物質狀態,在1600度的高溫環境下,鐵水的自然流動,開始有自己的形體,力量也由此新生。
蘇茜老師讚賞,整個創作過程極具吸引力,感受到創作者「痴迷」,例如:不斷重覆的形象,當代藝術如同宗教中不斷重覆進行的儀式性創作,並透過重覆創作過程中,形成一種意識,同時間也是一種驅離執念的方式,是一個生命過程。對此,藝術家劉柏村回應即便別人眼中,這樣的創作較為辛苦,但他非常享受創作過程,劉柏村曾說:「當下你進入創作世界,連呼吸都是甘甜的。」
我們常在觀看西方雕塑中,欣賞雕塑肌肉的線條如何刻畫惟妙惟肖,總是發出驚嘆之語,臺灣雕塑家劉柏村,不強調刻畫的寫實功力,而是以東方語彙塑造情境與專注材料自身,表現時間與空間,透過金剛反思自身。
—————–
Steel Romance – Solo Exhibition of Po-Chun Liu
展期|2020.01/05 – 04/05
—————–
地點|耘非凡美術館 台南市林森路一段370號
營業時間|週二 – 週日10:00 -18:00
連絡資訊|06-2600605
主辦單位|耘非凡美術館策展單位|采泥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