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金剛演義 座談會 – 王品驊
主講人:王品驊(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
地點:耘非凡美術館 台南市林森路一段370號
王品驊教授,以<劉柏村的當代雕塑場——回歸藝術原初之潛在>為題,細膩論述藝術家劉柏村 的「金剛演義」個展,可歸納出4個論點探討。
王教授拋出一個思考議題,從當代藝術領域的多元和跨領域特質來看,自1960年代後,「雕塑」展現多樣化的發展現象,當雕塑以地景方式融入場域,「雕塑」變得難以被定義,故思考當代雕塑如何在過去與現在間,定義自身。
首先,從「現代雕塑」到「當代雕塑」範型轉換下,王教授認為劉柏村對現代雕塑的思索,在跨過後現代對於現代質疑後,進入無所不包的當代藝術特徵。
劉柏村以「多元、複雜多音」創作手法,如尺寸變化、複製與差異、聚集與切割、繁複與增殖與人工訊息場域的創造,呈現由「金剛」形象衍生出的造型實踐場,從入口巨大的《松島金剛》、《金剛列像》,直接讓觀者感知金屬材質與量感,建構出高樓層建築物與人身體尺度之間一種新的感知維度。
其二,劉柏村「鋼鐵肉身化」獨特藝術語彙,為鋼鐵經細膩高溫燒熔後,造成鋼鐵金屬的自然滴流後形成的圓型軀體,在冷硬的鋼鐵材質上,保有自然滴留語彙的開放性,讓鋼鐵材質的表現帶有溫度感,與有機藝術語彙特徵。
此特徵呈現在《金剛登天》、《異地》與《異境》作品中,看到許多小金剛,有相似形體卻有著不太相同的姿態。在此,與陳貺怡院長所提出的「天、地、人」意涵中,王品驊教授著重在藝術家對媒材實驗的專注,提出不同觀點。
其三,「可閱讀文本之間的互文關係」,從作品每一組間的關係,金剛基模與柱狀物、小金剛,因應場域的情境組裝,作品本身為可閱讀文本,各組作品之間又產生互文關係,具有很高的可讀性與想像空間。
最末,在「動力結構、聲音交響與炫光展現的『第二自然』」中,提及2F作品透過動力結構生產出聲音,在此迴盪中,讓人想起鋼鐵製造原初之地,產生人跟鋼鐵間最原初經驗,可從《金剛化身》、《旋轉金剛》感受到聽覺與視覺的雙重震撼感。
《幻彩金剛塔》,炫光的烤漆,讓時間跟空間藉由不斷的切割、停格,產生環繞和流動的空間感,充分讓立體創作的形式,跟整個裝置空間做了非常交融式的展現。
藉由動力結構與聲音納入,把時間做了非常多複數性的演譯,在每一組作品中,帶出於材質或圖像的訊息性,是對於「第二自然」的討論。
劉柏村的雕塑創作,透過藝術擴張的場域,體現著時代批判和文化反思,對於未來帶著一種期待,讓當代藝術多元創作方式,具有一種不斷進行的現在進行式。
在全球化的當代藝術場域內,藉由在地化,豐富多樣的實踐及藝術家對藝術由衷而發的熱忱,所突顯出來獨特樂章。
—————–
金剛演義 | 劉柏村個展
Steel Romance – Solo Exhibition of Po-Chun Liu
展期|2020.01/05 – 04/05
—————–
地點|耘非凡美術館 台南市林森路一段370號
營業時間|週二 – 週日10:00 -18:00
連絡資訊|06-2600605
主辦單位|耘非凡美術館策展單位|采泥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