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金剛演義 座談會 – 許遠達
主講人:許遠達(臺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
地點:耘非凡美術館 台南市林森路一段370號
許遠達教授,觀看藝術家劉柏村 作品後,提出3點分享給觀眾。
首先,以鋼鐵作為材料歷程說明,許教授表示,想從劉老師過去的背景探討,回應到現在所呈現的作品。劉柏村在1990年代初回到臺灣後,開始用「鐵」作為創作媒材,1997年「聚集·分離Ⅰ」的展覽,運用鐵材在空間素描的概念,以細長狀態、在空間形成一個結構體。
1999年「聚集·分離II」,引入很多現成物、複合媒材概念運用,2003年實驗其它表現形式如影像,強化鐵材本身線的概念,用鐵材把一條線貫穿展場,也圈圍住整個展場,強調鐵的延展性與構成性,2009年,劉柏村在東和鋼鐵被「鐵」迷住,「金剛」形象就此而生。
劉柏村在媒材實驗企圖就「雕塑」而言,還可以觸碰什麼材料。許教授引用2009年9月2日,劉柏村的一段日記,從中可感受到劉老師對鋼鐵創作的熱情。
「如果可以
在山下
挖個山洞蓋個房子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與鐵共舞」
再者,以鋼鐵作為表現來說,過去鋼鐵只能用鎔鑄方式,劉老師以雷射切割作為當代鐵材的表現形式,是蠻有趣的方式。重複製造的概念與生鏽鐵材造成時間感。
以「百鍊鋼化為繞指柔」貼切形容劉老師作品,小金剛們很像泥塑,但本質是鐵,故如要搬動鐵,必須要使用機具或人力耗費能量去對抗,在此亦引用劉柏村2009年9月7日日誌,說明「對抗」。
「一片片畸形怪狀的厚鐵鈑材落地
是被撕裂
是被扭曲
是被撞擊
莫名成形
讓人震撼」
以《諾亞方舟》為例,要將5、6公分的鋼鐵要彎成一個完美平順的弧度,是需要多少能量?《幻彩金剛塔》,則看起來是簡易、順暢的視覺型態,但其實蘊藏很大能量在內。
而《松島金剛》、《金剛列像》作品本身代表社會意涵,直接用現成物,把歷史引入作品,以「金剛」作為人的內容,用物件方式社會化、歷史化。
探討創作形式而言,對材料、創作形式探索,「鐵」引用雕塑美學探討,有作品作為材料一種狀態的《鋼鐵化石》、靜態藝術產生視覺動態的《重影金剛》,大作品證明書與小作品相對呼應的《虛實金剛》。
最末,補充「金剛」意涵,金剛符號本身符旨多樣性,材料即是內容、象徵、形體不斷變化,以健美先生形象塑造「金剛」奇特幽默感。
許教授分享給觀眾,觀看的同時,不妨透過閱讀藝術家的日記,觀展過程中,把所有的感知帶入,閱讀當代雕塑藝術家對藝術的熱情與多變金剛的意涵。
—————–
金剛演義 | 劉柏村個展
Steel Romance – Solo Exhibition of Po-Chun Liu
展期|2020.01/05 – 04/05
—————–
地點|耘非凡美術館 台南市林森路一段370號
營業時間|週二 – 週日10:00 -18:00
連絡資訊|06-2600605
主辦單位|耘非凡美術館策展單位|采泥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