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貺怡

2020 金剛演義 座談會 – 陳貺怡

 

主講人:陳貺怡(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院長)

地點:耘非凡美術館 台南市林森路一段370號

陳貺怡院長擔任3/14學術論壇主持人,從「鋼鐵特性及歷史背景」、「空間、時間、地景」、「複製、疊加、部署」與「金剛演義與演繹」四點來論述藝術家劉柏村創作特點與作品,一開場就提到劉柏村 在教育上的貢獻,於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扮演非常重要角色,多年來培育優秀雕塑人才!

陳院長讚賞「劉柏村老師受過非常嚴格的雕塑訓練,有能力駕馭所有的雕塑材料」。如在1999年,運用大理石,改變材料堅硬質感轉換成柔軟材料如作品《石枕》與《石被》。自文藝復興時期的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以來,材質的質感轉換就是要面對的挑戰。

首先從「鋼鐵特性及歷史背景」層面,提及「鋼鐵」材質具有可塑性,液態與固態、柔軟與堅硬、可塑性與堅不可摧的特性外,亦容許藝術家在工作室,「複製工業的過程」,故從1997年,劉柏村就被鋼鐵材質所吸引,隨後在2008年與東和鋼鐵企業合作後,就以鋼鐵為創作主軸,可說是創作材質轉捩點。

其次以「空間、時間、地景」為題論述時,說明觀賞雕塑趣味在於虛與實運用,並以二戰期間,重要雕塑家傑克梅第為例,實的部分不斷減少,去突顯「實」的周圍的「虛」,相較於劉柏村的《金剛化身》中無以數計的線性金剛輪廓出身影,跨越與佔據展場,在空間中舞動,伴隨著光線與影子的震顫效果,令人不知是真是幻,勾勒出一個無實體的存在,是「空」、是「消散」、是「虛幻」。

另外,「多孔性」為陳院長提出的獨特觀點,如《金剛列像》是以工業現成物焊接而成,雖有龐大的量體,卻因多孔性的特色,而變得輕盈。

第三在「複製、疊加、部署」創作層面中,談到「金剛」基本單位重覆、重建、重組、重新配置且永遠進行中,呈現複數型跟結構性增生,可從劉柏村《金剛樹》看出,以同一個「金剛」複製,複製的同時也會製造差異,利用差異製造動態。

最後,談到「金剛演義與演繹」的深刻意涵,說明金剛連結印度佛教「金剛不壞之身」概念,也是大眾文化符號。從中間展場跳脫白色空間轉換成綠色場域,彷彿跳入另一個時空,劉柏村《金剛登天》中一層層的小人堆疊,徬彿好似聖經中巴別塔,底部發射藍色光束,小金剛們疊羅漢扛著大石,層層疊疊到了令人目不暇給的地步。

而《異地》以粗糙不平、混沌的厚重「地金」,鑲嵌著化開的人形,呈現出如化石般的質感,無數小金剛站在混沌的疆界上,觀望著、行走著。《異境》呈現以鋼鐵形塑中山水園林造景,小金剛們似乎攀爬著、悠遊著,觀眾亦可進入山水之間與作品互動,展示出「天、地、人」三部曲。

展場的第三進展出作品《謎樣山水》、《叢林山水》,是否又訴說著工業革命之後人文與自然之間的拉鋸?觀看作品的同時,也讓觀者產生思考,讓人印象深刻。

劉柏村「金剛」意涵多元,以此勉勵大家,不論遭逢怎樣的困境,必須抖擻精神、身心鍛鍊,才能像金剛般保護自己與所愛!

 

—————–

金剛演義 | 劉柏村個展

Steel Romance – Solo Exhibition of Po-Chun Liu

展期|2020.01/05 – 04/05

—————–

地點|耘非凡美術館 台南市林森路一段370號

營業時間|週二 – 週日10:00 -18:00

連絡資訊|06-2600605

主辦單位|耘非凡美術館策展單位|采泥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