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子

格子

一種新文明原初建物的神話景象,一種感知的詮釋行為背後乃配合著此種文明生活中既定形成的存在價值體系:一種格子框架的集體結構形式,也自然成為詮釋反映現代都會文明空間生活的基礎依據。因此透過此種科學、理性的二十世紀圖騰產物,是為反應工業化時代所衍生的「現代自然」總體面的呈現。美國藝評家羅沙琳.克勞絲(Rosalind E.Krauss)也在<前衛的原創性>一書中,對於格子形式有三種情況的表示:一種是純粹量的成功,它造成二十世紀的一些藝術家應用格子來創作;一種是質的的成功,透過它,格子變成現代主義某些最偉大的作品之媒介;最後一種則是意識形態的成功,因為格子─在任何質地的作品中─可以成為現代的標記。因此,就作品整體的呈現上,以線性構成的表現方法,運用複製量化重複結構的樣式作為作品本身的內容探索起點:一種潛在性的棋盤式的結構表徵,將單一形態圍繞成四方連續的格子式框架,依其線條作為整體作品之支架,垂質般地由下而上,平行般地左右環扣串連構成,除了顯示其基本規則的數理構成法則,在其制約構成複數的連續場域之間,尋求一種向心力聚集密合的凝聚及一種離心力縱軸線延伸擴張之間的交互作用能量。此種內在性凝聚引發外在性之無限擴大的構造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