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利用鋼鐵厚實鈑材,以剪影的方式,依據樹的簡化造形,同時將比例放大過於近人身高之二倍尺寸,而在電腦輸入的設定中,分別再其個別圖像,運用雷射機具強大的切割屬性力量,直線裁切出規格般之堅硬筆直的書寫性線條。即在這重複無限複製的數量中,藉由螺絲懸接鎖定構成方法,左右環扣串連構成,使得整體場域,因其數量累積擴張的韻律性帶動下,一種持續性,不曾於空間中斷的流動性線條暗示著連續體的部分,以牽動形式自身密集自律的跳躍節奏,進一層顯示形體與空間相互的虛實關係。其中為於強化此種律動性的物理動能,作品內部結構被裝上兩具機械馬達的動能,隨著其離心式結構旋轉搖動,因應鋼材適度之彈性韌度,牽引出一股內在實存間之純粹的波動能量,它相互影響擴散於整遍支架結構,使得整體作品顯現出隱約的搖晃震動。也就是在此種轉換的過程之中,作品自身被建構為自主的有機體,表面的物理性質同時地也被描繪在同一表面的視觸美學的向度中,強化了雕塑表面本身的自我指涉內容,它隨著時間波動交會於空間。因此,在此種樹狀結構的圖像,同一單位且具序秩性所組構之複數形式所堆積出的渾厚森林世界裡,除了展場內投射光線的光蘊色調,微調映照遍佈整個展場,其明暗調性如2005年5月朱銘美術館個展中,整體化約為暗綠色場境,其明暗度依百分比控制六十至九十度間的層次亮度及其所顯示的樹形影子延伸至週圍牆面,也藉由現場之冷氣空調的舒適度和定時裝置之工業用電扇的風力吹拂,加強了媒介元素化之非物質所能引動延伸的力量。當觀眾仍然保持由外面之自然景象之記憶及炎熱酷暑知覺時,頓時間進入這巨大樹形的綠色場域中,感受到人為所造就的不同形態場域空間之差異,進而地隨著作品本身的線性支架及形成無數之多道門縫框架小徑,不斷給予暗示帶領其進出入穿梭於內。所以,就在這一種可穿透空間的媒介之連續重複所顯示層層疊疊的作品觀望作品時,除了具體化的感知視、觸覺之當下真實物理情境,同時身體知覺因應作品本身之輕盈搖曳震晃與聲光的互動場域,感應到身體穿梭的能動與作品空間的一致性,使得身體影像也整體地共同融入於格子結構的空間中,他們共同交會組構,成為作品畫面重要元素的一部份。一種能動的素描圖畫般的自然森林景象,一種人化自然中之真實空間本質的再現探取。因此空間場所成為作品建構的參數基質/自然景緻之再現/物件、材料各式各樣有形無形等等物質與非物質元素之開放性/雕塑原型位置的變動移位與場域結構微調對話的均質延異/二度、三度空間與時間交錯連結/身體共同參與作品建構成為模式的機制狀態等等之現場氛圍的形塑。另外,置於樹形場域中的牛體,藉由寫實的表現描繪,強化肌肉骨骼之誇張性,以彰顯其渾厚結實之體型,運用銀色汽車烤漆附在其表層上,顯示一種工業速成運用之皮層薄質的亮麗效果。同時在底部安置了一條如火車軌道一般及加上馬達齒輪的能動裝置,以讓牛之軀體立於上因應於馬達的推動力移動,在這直線單軌的鐵道上緩緩前進與後退,同時在鐵軌下方置放鏡面反射鋼鈑,反射樹形與牛體運動之軌跡,此種同語反覆樣貌,是否顯示工業性之疲憊的狀態?而其動能就作品存在之時間客觀的表達,強調過去的記憶、現在的情境與未知的未來之深層連鎖的關係。整體上企圖地激發作品自身所能展現的凝聚性力量,進一步藉由此種特定的鋼鐵森林場域,由內而外地,延伸擴展至整個空間環境,以引導觀者走入於正在進行狀態的「美學現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