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場 - 考古與冶煉,物質與物件的媒介語言
第二場 - 考古的遺址,藝術的現場
第三場 - 歷史考古,今昔與未來的探索
標籤: 展覽座談
2020 金剛演義 座談會 – 陳貺怡
陳貺怡院長擔任3/14學術論壇主持人,從「鋼鐵特性及歷史背景」、「空間、時間、地景」、「複製、疊加、部署」與「金剛演義與演繹」四點來論述藝術家劉柏村創作特點與作品,一開場....
2020 金剛演義 座談會 – 王品驊
王教授拋出一個思考議題,從當代藝術領域的多元和跨領域特質來看,自1960年代後,「雕塑」展現多樣化的發展現象,當雕塑以地景方式融入場域,「雕塑」變得難以被定義,故思考當代....
2020 金剛演義 座談會 – 簡子傑
簡子傑教授,在<從一變成多—關於劉柏村的「金剛演義」>文章中,可從5點論述介紹,相較於陳貺怡院長從藝術史脈絡、張品驊教授著重當代雕塑的突破,簡教授帶領觀者,從巨觀與微觀....
2020 金剛演義 座談會 – 許遠達
首先,以鋼鐵作為材料歷程說明,許教授表示,想從劉老師過去的背景探討,回應到現在所呈現的作品。劉柏村在1990年代初回到臺灣後,開始用「鐵」作為創作媒材,1997年「聚集·分離Ⅰ」....
2020 金剛演義 座談會 – 陳泓易
具有社會學背景的陳泓易教授,以自身觀點從宗教哲學、科學思辨的論點,提出對藝術家劉柏村 作品的精彩之處。首先,陳教授認為劉柏村藝術創作宛如作曲家巴哈和聲與對位邏輯 ,「從....
2020 劉柏村個展-金剛演義 學術論壇暨新書發表
藝術家劉柏村 新版畫冊發表,就在明天!繼臺灣各大美術館的館長級論述後,3/14采泥藝術邀請臺灣美術學院的學者舉辦學術論壇,並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陳貺怡院長擔任....
2020 金剛演義 座談會 – 廖新田
廖老師撰寫文章《殘破與完形—劉柏村的金剛演義》中提及,「特別引人注意的是,他明白地將歷史的遺跡和身體的片斷連繫在一起,並突顯時空交錯下生命的殘餘跟蘊涵。」其中廖教....
2020 金剛演義 座談會 – 蘇茜Susie Lingham
蘇茜館長認為,金剛非簡單量體,實際上架構在材質概念。談及雕塑大多以量體為主,少談論外型,因雕塑是物件占據空間涉及三度空間,外型則是涉及二維平面。劉柏村試圖突破雕塑....
2020 金剛演義 座談會 – 顧振清
擔任河北保定榮毅藝術區京南藝術館顧振清館長,亦與藝術家劉柏村同為臺灣藝術大學雕塑系教授,談及劉柏村巴黎求學經驗時,像海綿一樣吸收養分,如批判思維、知識結構、文本研....
- 1
- 2